1976年,周总理逝世后,由韩宗琦负责为其穿寿衣,可当韩宗琦接过卫士们递过来的寿衣后顿时生气了:“你们这是什么意思?怎么拿出这样的衣服?你们跟总理那么多年,你们对得起他吗?!” 1976年1月8日这一天,北京医院迎来了一个令人悲痛的时刻。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经过长期抗争,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。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,北京医院的工作人员们开始为周总理准备后事。作为北京医院的副院长,韩宗琦医生承担起了为周总理穿寿衣的重任。 韩宗琦与周总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。作为一名口腔科医生,韩宗琦曾多次为周总理进行口腔诊疗,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与总理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。 每次为周总理看诊时,韩宗琦都能感受到这位国家领导人的平易近人。即便是在最繁忙的时期,周总理也从不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对医护人员有任何特殊要求。 在周总理住院期间,韩宗琦作为主要医疗团队成员之一,见证了这位伟大领导人与疾病抗争的全过程。从1972年确诊膀胱癌,到1974年住院治疗,再到最后的时刻,韩宗琦一直在医疗团队中尽心尽力。 这天,当韩宗琦接到为周总理整理仪容的任务时,心情格外沉重。他站在太平间里,等待工作人员送来为总理准备的寿衣。 当一个紫色的包裹递到韩宗琦手中时,他的动作很是谨慎。作为一名与周总理有多年交往的医生,他深知总理生前一贯的节俭作风。 然而当包裹打开的那一刻,韩宗琦的表情瞬间凝固了。放在包裹里的,竟然是一件明显已经穿过多年的旧中山装。 看到这件旧衣服,韩宗琦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,对着递送寿衣的工作人员发出质问:"你们这是什么意思?怎么拿出这样的衣服?你们跟总理那么多年,你们对得起他吗?!" 韩宗琦的声音在太平间里回荡,他的愤怒源于对周总理的深深敬意。在他看来,这位为新中国奉献一生的伟大领导人,理应得到最高的礼遇。 这一刻的韩宗琦并不知道,这件看似普通的旧中山装背后,还有着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。这件衣服的选择,其实暗含着另一个人的深切用意。 这声质问虽然出于对总理的敬重,但其中的误会很快就会被澄清。因为这件旧寿衣的背后,藏着一位伟大女性对丈夫最后的深情告别。 韩宗琦的愤怒很快得到了解释。这件引起争议的旧中山装,是邓颖超专门挑选的。 这件衣服是周总理1954年会见外宾时经常穿着的中山装。在那个时期,周总理多次穿着这件衣服参加重要外交活动,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宾客。 这件衣服虽然看起来有些陈旧,但保存得十分完整。在整理遗体的准备工作中,工作人员曾提议为周总理购置一件新衣服。 但邓颖超坚持选用这件旧中山装,她表示这完全符合总理生前的作风。作为与周总理相伴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伴侣,邓颖超比任何人都了解丈夫的为人处世。 在周总理的一生中,节俭已经成为他最显著的品格特征之一。他的衣着向来简朴,一件衣服总是穿到旧了再补补缝缝继续穿。 邓颖超深知丈夫的这份朴素情怀,因此在选择寿衣时也遵循了这个原则。在她看来,用周总理生前最常穿的衣服为他送行,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这种既朴素又整洁的作风,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影响了无数干部。周总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廉洁奉公。 邓颖超选择这件旧中山装作为寿衣,也是希望丈夫保持他一贯的形象离开。这个选择虽然在当时引起了一些争议,但实际上体现了对周总理精神的最好传承。 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留下了一份简单而庄重的遗嘱。这份遗嘱充分体现了他一贯的节俭作风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。 在遗嘱中,周总理特别强调不要为他搞特殊化。他要求死后火化,骨灰不要保留,更不要建造陵墓。 这样的要求让许多人感到意外,但这正是周总理一生为官做人的真实写照。对于后事,他坚持要求一切从简,不铺张浪费。 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传出后,全国各地的群众自发组织悼念活动。从北京到上海,从广州到西安,无数群众自发走上街头,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总理的思念。 1976年1月10日,在党中央的统一安排下,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周总理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。这一天,全国各地的群众代表和国际友人纷纷前来参加告别仪式。 告别仪式虽然隆重,但始终保持着庄重简朴的风格。这既是对周总理遗愿的尊重,也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优良作风。 当周总理的遗体被送往八宝山火化时,沿途聚集了数十万群众。他们自发列队,静静目送着送灵车队经过,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总理的敬意。 |